《國家財經周刊》2013年22期 總101期封面。
  “特區外套”下的改革
  自今年7月上海獲批首個自貿區以來,中央賦予上海的這件新“外套”,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,各地也紛紛表現出對這件新的改革“制服”的渴求與衝動。
  自1979年7月中央決定在深圳、珠海、汕頭、廈門創辦特區以來,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,全國被劃分為4片經濟大區。在“東部跨越發展戰略區”內,又先後形成了珠三角等四大綜合發展區。
  與此同時,又先後建立了浦東新區等國家級經濟開發區。特別是2007年6月至2012年,國家又先後批准成立了成渝經濟合作區等38個經濟功能區。
  中國到底有多少這樣那樣的“特區”,還不是最關鍵的問題。關鍵的是“特區”——這件突破了既有行政“外套”的新“制服”,無疑是一種開放倒逼改革、改革又進一步推動開放的政治智慧。
  從某種意義上說,人們對老特區深圳“特區不特”的疑慮,恰恰是對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的肯定。
  對名目繁多的“新特區”,研究者發現,每個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,都有力推動了區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。
  不過,“新特區”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,也陷入“要政策而少改革”的詬病。
  而以上海自貿區為開端的新一輪新銳特區,面臨著外部環境的進一步變化,中央對其有許多新的改革、創新期待。而新銳特區能否像老特區一樣發揮改革的示範意義?這道大課題已現實地擺在面前。
(編輯:SN09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q16dqwrp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